html模版徐皓峰小說集《處男葛不壘》:把青春交給藝術


《處男葛不壘》書封

人民網北京3月27日電 徐皓峰小說集《處男葛不壘》近日首發,作傢徐皓峰、編劇史航、青年批評傢楊慶祥、青年作傢蔣方舟出席活動。

收在《處男葛不壘》中的小說,都屬於作者的少作,創作期“涵蓋瞭青春的初始與結束”。作為美院附中及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生,青年徐皓峰汲汲於藝術之真諦,這些作品裡可以瞥見一抹西方現代文學藝術的魅影,九十年代原鄉北京的風貌人情,青春雀躍馳騁的疆域。所有的單純、稚氣、幻想和想象無不打著童貞的烙印並且不復重現。這部小說集還收錄瞭徐皓峰在中央美院附中油畫專業學習時創作的六幅油畫,從另一個角度展現瞭徐皓峰的創作才華。

電影人身後的文學青年

徐皓峰走進大眾的視野主要是因為電影。2011年,古裝武俠電影《倭寇的蹤跡》引起國內外廣泛關註,該片入圍威尼斯和多倫多兩大國際電影節,並斬獲多個獎項。2012年底,王傢衛執導、徐皓峰參與編劇的電影《一代宗師》上映,影響巨大,他更是憑借此片榮獲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2015年7月,陳凱歌改編自其同名小說的電影《道士下山》上映。同年,徐皓峰首次涉足商業電影,執導“武林傳奇”巨制《師父》,後憑借該片獲得第2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與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其實,在眾人熟知的電影人徐皓峰背後,藏身著一位作傢徐皓峰。他曾經撰寫非虛構作品“武林紀實”三部曲(《逝去的武林》《高術莫用》《武人琴音》),同時也有《道士下山》《刀背藏身》等虛構作品。收錄於《刀背藏身》中的短篇小說《師傅》曾榮獲《人民文學》短篇金獎。徐皓峰也因此被稱為“硬派武俠小說第一人”。

在“硬派武俠小說第一人”身後,則藏身著一位文學青年徐皓峰。徐皓峰曾說:在開始做武俠小說之前,他做瞭好幾年“非常苦哈哈的、寫純文學的青年”。收錄在《處男葛不壘》一書中的九篇小說,就是那位不為人所熟知的文學青年徐皓峰當年的作品。

寫作是美麗的意外

徐皓峰的童年與青春期和姥爺和姥姥汽車音響喇叭安裝一起度過,住在北京的胡同中,可以說,北京城的歷史文化、老北京的風土人情構成瞭徐皓峰的創作底色。徐皓峰的“北京”是一個昨日的世界,是一種逝去的氛圍。他在很多次訪談中都談到對“老一輩人”的緬懷,尤其是對老一輩人所恪守的禮儀、法則、生活方式的尊敬。他曾說:“老一代遺憾在文學,我們一代遺憾在文化。”徐皓峰的野心,似乎是用文學來彌補文化的缺憾。《逝去的武林》等口述歷史作品乃至後來的硬派武俠小說可以視為他挽留、挽救那個“北京”的一種努力。

收錄於《處男葛不壘》的小說雖然沒有明顯的“京味兒”,有不少故事甚至發生於上海,但是,徐皓峰心中的那個“北京”構成瞭一種潛在的參照。他把自己的敏銳的觀察與模糊的感受寄托在這些小說中。無論是《處男葛不壘》中始終對初戀包含深情的葛不壘,還是《者名演員郭國林》裡那位在落魄中期待著與同學豬豬重逢的業餘演員郭國林,還是其他小說中的汽車喇叭安裝一個個人物,都是徐皓峰給那個轉折的時代留下的一張張速寫。他們雖然過著荒誕的生活,卻懷抱著堅貞不渝的信念。無厘頭的語言風格讓一次次的重逢與別離、生存與死亡顯得更加沉重。

高中到大學時期,徐皓峰分別就讀於中央美院附中油畫專業和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這段時間,他廣泛涉獵西方現代藝術。大學畢業之後,熱愛電影的徐皓峰一時無法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在這段日子裡,他曾做過雜志的編輯,到甘肅拍攝紀錄片,採訪道教研究者……工作是漂泊的,心靈也是漂泊的。就是在這段日子中,他繼續著自己的文學創作。生活可以是逼仄的,寫作可以賦予他自由。在有限的生活中,借助文學去發現、去創造無限的可能。

徐皓峰曾說:“作品總比作傢深邃,寫出瞭意外才叫寫作。”如此觀之,《處男葛不壘》充滿瞭美morel汽車喇叭麗的意外。(羅楚江)

(責編:陳苑、黃維)

60524E94D4D7DA41
arrow
arrow

    fvwm0ys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